煮土行
董泽之浸汇为川,弥望斥卤不可田。
匝地居民数百户,谋生谁敢听自然。
哀哉惮人不惜力,各辟町畦成陌阡。
辘轳转落三更月,激高就下掘井泉。
南风薰兮地气作,圹野会增灶底烟。
非硝非盐煮作卤,瓮片擎出色色鲜。
肩挑牛运亦日利,龟手茧足只自怜。
阴风怒号鬼火起,畚帚交加夜不眠。
农隙作苦无暇晷,多少晨昏起看天。
猾胥祗取充赋额,忍使不毛也税钱。
从此小人无馀利,剜却心头医眼前。
匝地居民数百户,谋生谁敢听自然。
哀哉惮人不惜力,各辟町畦成陌阡。
辘轳转落三更月,激高就下掘井泉。
南风薰兮地气作,圹野会增灶底烟。
非硝非盐煮作卤,瓮片擎出色色鲜。
肩挑牛运亦日利,龟手茧足只自怜。
阴风怒号鬼火起,畚帚交加夜不眠。
农隙作苦无暇晷,多少晨昏起看天。
猾胥祗取充赋额,忍使不毛也税钱。
从此小人无馀利,剜却心头医眼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贫苦百姓在盐碱地上艰难谋生的画面,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开篇用"董泽之浸汇为川"描写盐碱地遍布的景象,土地贫瘠到"不可田"。但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辘轳转落三更月"地打井取水,在"南风薰兮"的恶劣环境中日夜劳作。"瓮片擎出色色鲜"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他们用简陋工具熬煮卤水的场景。
诗中反复出现的劳动场景令人心酸:"肩挑牛运"的艰辛,"龟手茧足"的伤痕,"畚帚交加夜不眠"的疲惫。最讽刺的是,即便这样拼命干活,还要被贪官剥削,"猾胥祗取充赋额"道出了官府的无情压榨。
结尾"剜却心头医眼前"堪称全诗点睛之笔,用"剜心"这个触目惊心的比喻,道出百姓是在用生命换取生存的残酷现实。整首诗就像一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古代底层人民在自然环境和官府压榨双重困境下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