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辞
夫何胜地兮,独当此茂辰。
百卉竞发兮,群动趋新。
积李缟夜兮,崇桃炫晨。
纷色臭之投时兮,又蹊径之同人。
蹇予行之无从兮,切独怀夫幽真。
弹吾冠以陟冈兮,振吾衣以扬尘。
拾遗芳于宿莽兮,仍故素于荒滨。
缉华英以为佩兮,袭馀香以垂绅。
亦旖旎而葳蕤兮,既绸缪而因循。
谅易词之不可以忞忞传兮,服楚言而恂恂。
弦清琴以和鸣兮,邃虚室以求伦。
挹信美之自中兮,庶音好之弗湮。
百卉竞发兮,群动趋新。
积李缟夜兮,崇桃炫晨。
纷色臭之投时兮,又蹊径之同人。
蹇予行之无从兮,切独怀夫幽真。
弹吾冠以陟冈兮,振吾衣以扬尘。
拾遗芳于宿莽兮,仍故素于荒滨。
缉华英以为佩兮,袭馀香以垂绅。
亦旖旎而葳蕤兮,既绸缪而因循。
谅易词之不可以忞忞传兮,服楚言而恂恂。
弦清琴以和鸣兮,邃虚室以求伦。
挹信美之自中兮,庶音好之弗湮。
现代解析
这首《佩兰辞》可以理解为一个文人在春天寻找精神归宿的内心独白。全诗用香草美人比喻高洁品格,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作者的心路历程:
1. 热闹世界中的孤独
开篇描绘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百卉竞发""崇桃炫晨"),但作者却感到格格不入——别人都在追逐时尚("蹊径之同人"),只有他坚持寻找内心的纯净("独怀夫幽真")。这里的"李花白如雪,桃花红似火"的对比,暗示世俗繁华与内心淡泊的冲突。
2. 主动的自我修行
中间部分像一组动作镜头:弹冠登山、振衣扬尘,象征整理身心;采摘野地香草("拾遗芳")、保持朴素本色("仍故素"),暗用屈原"香草美人"的典故。最动人的是把野花编成佩饰("缉华英以为佩"),这个细节把抽象的精神追求变得可视可感——就像现代人佩戴有意义的饰品表达态度。
3. 精神家园的构建
结尾转向内在空间:弹琴、静室,象征艺术修养带来的平静;"信美自中"强调真正的美来自内心。最后"庶音好之弗湮"(愿美好声音不消失)的期盼,透露出在浮躁世界中守护精神火种的文人理想。
全诗精髓在于:用春游采香草的表面故事,写知识分子在世俗诱惑中坚守精神世界的决心。诗中"别人赏花我采草"的独特选择,对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本真仍有启示——真正的"流行"不该是盲目跟风,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