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定山僧

山僧问我梅花妙,何事无诗只笑看。
万物本知梅一我,老夫今日对谁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位山里的和尚问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么美的梅花却不写诗赞美,只是笑着看?作者的回答很妙,他说万物(包括梅花)和我本来就是一体,这种感悟太深了,今天都不知道该对谁说。

全诗有四个亮点:
1. 用日常对话开头,像朋友聊天一样亲切。和尚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疑问——见到美景为什么不写诗?
2. 后两句的回答充满禅意。作者认为梅花和自己没有分别,这种境界比写诗更高级。
3. "笑"字很传神,既是面对提问的从容,也是领悟自然之道后的会心一笑。
4. 最后一句的感慨特别真实,就像我们突然明白某个道理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解释。

这首诗好就好在把深刻的哲理藏在简单的对话里。不用任何华丽辞藻,通过最平常的梅花、最普通的问答,说出了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读起来轻松,但越想越有味道,就像嚼一颗话梅糖,先是淡淡的,后来越品越甜。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