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兴致勃勃地游历杭州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联写僧人乘兴来到杭州,手持锡杖自由自在地云游四方。"飞锡"是僧人云游的象征,"逍遥物外"则表现出超脱尘世的心态。
颔联提到僧人受到邀请加入诗社,像古代高僧惠远一样与人交流,又像诗人汤休那样到处题诗。这里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显示这位僧人文采不凡。
颈联是写景的精华:深山里月光皎洁,夜晚传来猿啼;广阔的湖面秋风劲吹,落叶纷飞。这两句通过"山深月白"和"湖阔风高"的对比,勾勒出杭州秋夜清幽而壮美的自然画卷。
尾联说如果僧人去天竺寺拜访炬公禅师,想必会在草堂住上几晚。这既点明了僧人云游的目的地,也暗示了高僧之间深厚的佛缘。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既有"乘兴""逍遥"展现的洒脱,又有"猿声夜""木叶秋"描绘的意境,最后以"草堂留宿"的温馨画面作结,让读者仿佛跟随这位僧人一起,领略了杭州的山水之美和禅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