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诗

北原风雨散,南宫容卫疏。
待诏还金马,儒林归石渠。
徒悬仁寿镜,空聚茂陵书。
竹泪垂秋笋,莲衣落夏蕖。
顾成始移庙,阳陵正徙居。
旧兰憔悴长,残花烂熳舒。
别有昭阳殿,长悲故婕妤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与个人感伤的画卷,用自然景物和宫廷意象传递深沉情感。

前四句通过"北原风雨散""南宫容卫疏"等对比,展现权力中心的衰败——曾经繁华的宫殿如今冷清,学者们从宫廷回归书斋,暗示一个时代的落幕。"徒悬""空聚"两句更强化了这种徒劳感:仁寿镜无人照看,藏书无人翻阅,帝王功业终成泡影。

中间部分用"竹泪""莲衣"等自然意象拟人化。秋笋像在流泪,夏荷花瓣凋零,这些脆弱易逝的美丽,暗喻人事无常。随后提到的宗庙迁移、陵墓改建,直接点明王朝更替的沧桑。

结尾笔锋转向个人命运。旧日兰花枯萎,残花却开得绚烂,形成强烈对比。最动人的是"昭阳殿"里那位被遗忘的嫔妃,她的长悲成为全诗情感焦点——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体生命的哀愁更显深刻。

全诗像一部微型历史剧:前半场是王朝兴衰的广角镜头,后半场聚焦深宫女子的特写。通过废墟、植物、器物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时间对一切的侵蚀,以及人在命运前的无力。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使哀愁更加含蓄有力。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