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衰败的田园景象,通过日常事物的变化传递出深沉的人生感慨。
前四句写实景:雨后篱笆倒塌,秋日田地荒芜,竹子折断低垂,莲花凋谢只剩空蓬。这些景象就像一组特写镜头,从篱笆到农田,从竹子到莲塘,用"哀""惜"二字让景物带上了人的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秋天的衰败而叹息。
后四句转入细节描写:水边零星的慈菇开着白花,低矮的柚子树上挂着黄果。"小片""低丛"这些词突出了景物的伶仃感。最后两句突然转向人群,说眼前这些杂乱无章的事物,都像是自己的同乡。这里暗含深意:诗人看着衰败的秋景,联想到自己和周围人相似的命运,都在经历着人生的秋天。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表面写秋天植物的凋零,实际暗喻人生际遇。从篱笆到柚子,每种景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生命的故事,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主题:万物都在经历着不可抗拒的衰败过程,包括诗人自己和所有"同乡"。这种将个人命运融入自然变迁的写法,让普通的秋景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