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奉宁枢密直谏议新葺漱玉斋

闻说西斋水,潺湲逼画楹。
虽添新窦响,不改故源清。
花落波浮乱,杯迟屈曲行。
无因陪夜宿,同赏瀑岩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漱玉斋"的书斋旁的美景,充满了流水声与诗意。

诗人听说西边书斋旁有流水,水声一直传到彩绘的房檐边。虽然新开了引水的孔洞让水声更响,但水源依然清澈如初。这里用"新窦"和"故源"的对比,暗示虽然环境有些变化,但本质依然纯净。

接着描写落花漂浮在水面,酒杯在弯曲的溪水中缓缓漂流,这两个画面生动展现了溪水的流动之美。最后诗人遗憾不能留宿于此,与友人一起聆听瀑布和山岩间的自然交响乐。

全诗通过水声、落花、酒杯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清幽雅致的书斋环境。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不能与友人共赏的遗憾都表达得含蓄动人。最妙的是把书斋命名为"漱玉斋",让人联想到流水漱过玉石般的清脆声响,与诗中描写的潺潺水声完美呼应。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