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清幽自在的隐居生活,通过四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环境:蝉声在朝暮雨中显得杂乱喧闹,而独鹤却能在山间从容飞行,丝毫不受阻碍。这里用"凉蝉"的聒噪反衬出"独鹤"的淡定,暗喻道士虽身处纷扰却保持内心澄明。
后两句写日常生活细节:用川芎叶煮汤代替茶饮,点燃栗树花代替松木柴火。这些看似简陋的选择,实际展现了道士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在简单事物中发现雅趣,将寻常物品用得风雅脱俗。
全诗最妙处在于,表面写的是道士的住处,实则通过"蝉噪鹤静"、"粗物雅用"的对比,展现了修道者"闹中取静"、"化俗为雅"的精神境界。就像现代人能在喧嚣中保持内心平静,把普通日子过出诗意一样,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自由。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