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清晨景象,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首句"一抹明霞黯淡红"写天边的朝霞——刚放晴的天空挂着淡淡的红霞,颜色并不浓艳,而是带着雪后特有的朦胧感。这里用"黯淡"不是贬义,而是表现霞光穿透寒气时的柔和美。
第二句"瓦沟已见雪花融"将视线拉到近处——屋顶瓦片沟槽里的积雪开始融化,这是冬日初晴最典型的细节,说明气温正在回升。一个"已"字透露出诗人对春意的期待。
后两句将目光转向远山——前山的寒气还没散尽,几座山峰还被白云缠绕着。"犹锁"二字用得极妙,把白云比作锁链,既写出山间云雾的缭绕之态,又暗示寒冬的余威尚未完全消退。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天空的朝霞,到屋檐的残雪,再到远山的云雾,由近及远层层推进。诗人抓住"雪后初晴"这个特殊时刻,用细腻的观察写出了冬春交替时那种乍暖还寒的微妙感受。特别是"白云锁峰"的想象,让静止的景色突然有了动感,展现出大自然正在慢慢苏醒的生机。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