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倅韵 其二
今日若驭风,前日如负甑。
乘兴试一出,意到即为胜。
芗林有高人,能识未病證。
谈锋不可遏,勇若春笋迸。
美名戒多取,夫子无太横。
钟期不世出,谁作山水听。
人生具物则,天命我当定。
起居孰非真,寂灭岂是静。
毫釐不密察,天地失其正。
圣学有终始,谟训严于令。
穷理以致知,持敬乃成性。
倘从口耳学,莫救膏肓病。
大本若不立,宁论语未莹。
涂泽欲自妍,何以逃水镜。
乘兴试一出,意到即为胜。
芗林有高人,能识未病證。
谈锋不可遏,勇若春笋迸。
美名戒多取,夫子无太横。
钟期不世出,谁作山水听。
人生具物则,天命我当定。
起居孰非真,寂灭岂是静。
毫釐不密察,天地失其正。
圣学有终始,谟训严于令。
穷理以致知,持敬乃成性。
倘从口耳学,莫救膏肓病。
大本若不立,宁论语未莹。
涂泽欲自妍,何以逃水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主要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修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和自我提升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以“今日若驭风,前日如负甑”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变化无常。作者认为,人生有时顺风顺水,有时却背负沉重,但无论如何,只要乘兴而行,追求内心的真正意愿,便能获得胜利。这里强调的是顺应自然、随心而动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作者提到“芗林有高人,能识未病證”,意思是说,真正的高人能够在问题还未显现时就察觉到隐患,暗示了人生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随后,“谈锋不可遏,勇若春笋迸”则形容了高人的智慧和勇气,如同春笋般蓬勃生长,不可阻挡。
在追求名声和成就方面,作者提醒我们“美名戒多取,夫子无太横”,意思是不要过分追求虚名,真正的君子不会过于张扬或强横。接着,作者以“钟期不世出,谁作山水听”来比喻知音难寻,暗示了人生中真正的理解者和共鸣者稀少,因此我们更要珍惜内心的真实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探讨了人生的根本问题。作者认为“人生具物则,天命我当定”,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需要顺应天命,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作者强调“起居孰非真,寂灭岂是静”,意思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真正的静并不是外在的沉寂,而是内心的平和。
最后,作者提出“穷理以致知,持敬乃成性”,强调通过不断探索真理来获得智慧,同时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完善自我。如果只是浅尝辄止,或者只注重表面的修饰,就无法真正解决内心的困惑。作者以“涂泽欲自妍,何以逃水镜”作结,比喻外在的修饰无法掩盖内心的真实,只有立定根本,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同时注重内在的修养,才能真正达到人生的高境界。
彭龟年
(1142—1206)临江军清江人,字子寿,号止堂。尝从朱熹、张栻游。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宜春尉。累除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侍读,议论忠直,操行坚正。指斥韩侂胄,庆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熙二年,守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止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