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衣巷的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首句“乌衣池馆一时新”,描绘了乌衣巷的池馆曾经焕然一新,象征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辉煌。乌衣巷是东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的聚居地,当时的社会名流聚集于此,风光无限。
第二句“晋宋齐梁旧主人”,提到了晋、宋、齐、梁四个朝代,暗示了乌衣巷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曾经的主人们早已逝去,留下的只是历史的痕迹。
第三句“无处可寻王谢宅”,直接表达了对王谢两大家族宅邸的怀念,曾经的豪宅如今已无处可寻,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忆。这句诗充满了对往昔辉煌的追思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最后一句“落花啼鸟秣陵春”,描绘了春天的秣陵(今南京)景象,落花与啼鸟交织,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隐含着一丝凄凉和伤感。这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乌衣巷的沧桑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乌衣巷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繁华逝去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赞美。诗中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罗必元
(1175—1265)隆兴府进贤人,字亨父,号北谷山人。宁宗嘉定十年进士。曾从危稹、包逊学。累调福州观察推官,有势家夺民荔枝园,为伸直之。理宗淳祐中通判赣州,上疏论贾似道克剥至甚。度宗即位,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