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观一郡色,尽得二江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用最简练的文字传递出最丰富的意境。

前句"遥观一郡色"像用无人机航拍——诗人站在高处远望,整个郡县的风光尽收眼底。一个"色"字包罗万象,可能是春日的青翠、秋日的金黄,或是晨雾中的朦胧、夕阳下的绚烂,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后句"尽得二江声"突然转入听觉描写,两江奔流的声音扑面而来。这里的巧妙在于:明明在远眺,却听见了近处的江声,视觉与听觉交织,让平面画面顿时立体起来。一个"尽"字,既说江声浩荡充盈天地,又暗示诗人完全沉醉在这自然交响乐中。

最精妙的是两句间的内在联系:远眺时本应寂静,却听见轰鸣江声;近听江声时,眼前又浮现广阔山色。这种感官的错位搭配,创造出"看景听声"的独特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既看见山河壮丽,又听见自然律动。短短十个字,就完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视觉到听觉的完整艺术构建。

杨谔

杨谔,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温公续诗话》)。嘉祐间,为泸州军事推官(《西溪集》卷一○《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