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游横山不果回舟有作

市尽松声孤,野旷山势远。
横山不可到,深秀纷挂眼。
永怀江居士,高眠绝异患。
静笑泉出溪,冷爱云在巘。
穿翠若飞梭,嘉名锡策蹇。
伊余有同心,未惬结庐愿。
谁云惜早芳,惆怅回桡晚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想去横山游玩却没能去成,在返程的船上有所感悟而作。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景:诗人离开喧嚣的市集,听到孤独的松涛声,看到开阔的野外和远山。虽然没能到达横山,但远远望去,山间深邃秀丽的景色已经尽收眼底。这里用"孤"和"远"两个字,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怀人:诗人想起隐居在横山的江居士,羡慕他能远离尘世烦恼,过着与清泉、白云为伴的闲适生活。"静笑泉出溪"写泉水静静流淌,"冷爱云在巘"写白云缭绕山巅,用拟人手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很有灵性。后两句用"飞梭"比喻在翠绿山间穿行,用"策蹇"(骑着瘦驴)形容悠闲的游山方式,充满画面感。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和江居士志趣相投,却没能实现隐居的愿望。最后用"惜早芳"(惋惜早开的花)和"回桡晚"(返航时天色已晚)这两个意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错过美景的惆怅心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远近景物的对比、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未能如愿的淡淡遗憾,展现了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微妙心境,就像我们现代人刷到美景视频却无法亲临时的感受一样真实。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