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松先生寄予古诗用昌黎赠张秘书韵从敝簏中捡出益增悲感因次和之
开箧展君诗,鹤唳清秋闻。
风流自骀宕,光仪如见君。
古镜寒潭碧,背隐蛟螭文。
娟娟花下露,袅袅溪上云。
三年客子俱,怀袖扬馀芬。
宝此耀贫橐,还以慰离群。
平生学昌黎,今古谁能分。
持节曾绝塞,司马古参军。
饮不盈蕉叶,苦吟常自醺。
对客日数幅,落笔皆氤氲。
千篇留上谷,一官何足云(四松为上谷司马弃官归四松斋)。
归来四松下,尘缘谢糺纷。
弥勒同龛食,经时不茹荤。
荷芰制为裳,薜荔裁为裙。
古调越流辈,俗响如秋蚊。
高风溢里巷,浅薄资陶薰。
斯人亦已逝,寂寞归荒坟。
春花日堪把,秋草又将耘。
不朽尚言德,何必资功勋。
长吟泪盈把,西阁倾斜曛。
风流自骀宕,光仪如见君。
古镜寒潭碧,背隐蛟螭文。
娟娟花下露,袅袅溪上云。
三年客子俱,怀袖扬馀芬。
宝此耀贫橐,还以慰离群。
平生学昌黎,今古谁能分。
持节曾绝塞,司马古参军。
饮不盈蕉叶,苦吟常自醺。
对客日数幅,落笔皆氤氲。
千篇留上谷,一官何足云(四松为上谷司马弃官归四松斋)。
归来四松下,尘缘谢糺纷。
弥勒同龛食,经时不茹荤。
荷芰制为裳,薜荔裁为裙。
古调越流辈,俗响如秋蚊。
高风溢里巷,浅薄资陶薰。
斯人亦已逝,寂寞归荒坟。
春花日堪把,秋草又将耘。
不朽尚言德,何必资功勋。
长吟泪盈把,西阁倾斜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写给已故的"四松先生"的深情悼念之作,通过回忆和赞美,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还以慰离群")写打开箱子看到故人诗稿时的感受。诗人说打开箱子看到你的诗,就像听到秋天鹤的清亮鸣叫。诗中流露出潇洒的气质,仿佛又见到了你本人。用"古镜寒潭"、"蛟龙纹路"、"花瓣上的露珠"、"溪上浮云"这些清新脱俗的意象,来形容故人诗作的高洁品格。虽然分别三年,但诗稿的芬芳仍在衣袖间留存。
第二部分("平生学昌黎"到"俗响如秋蚊")回忆故人生平。先称赞故人像韩愈(昌黎)一样有才华,曾在边塞任职(司马是古代官职)。接着描写故人的生活:酒量小却爱吟诗,待客热情,写诗时文思如云。后来辞官归隐"四松斋",过着清修生活,穿荷衣薜荔(象征高洁),远离尘世纷扰。他的诗作格调高雅,远超常人,那些庸俗之作相比之下就像秋天的蚊子嗡嗡叫。
第三部分("斯人亦已逝"到最后)抒发悼念之情。诗人感叹故人已逝,孤坟寂寞。用"春花可摘,秋草又长"表达时光流逝的哀伤。最后说真正不朽的是人的品德,不必追求功名。在夕阳西下的阁楼里,诗人手捧诗稿长吟,泪水满手。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清新自然的比喻(鹤鸣、露珠、浮云等)展现故人高洁品格
2. 通过具体生活细节(饮酒、待客、写诗)让逝者形象鲜活
3. 感情真挚,从睹物思人到回忆生平,再到抒发哀思,层层递进
4. 最后升华主题:品德比功名更值得追求,这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悲伤,但通过"泪盈把"、"倾斜曛"(夕阳)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深切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