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夕阳送别的动人画面,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动人。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再次看到开满蓼花的河湾时,彩霞满天,却不得不面对夕阳中送别友人的场景。"可奈"二字透露出对离别的不舍,夕阳在这里既是美景,又暗示着分别的无奈。
后两句通过动态描写深化离愁:兰木船桨慢慢划动,友人的身影渐渐远去,但透过碧绿的纱窗,还能望见春山的轮廓。这里"渐移""渐远"的重复使用,让离别过程显得格外漫长;而"碧纱"这个细节既点明了诗人是从船舱内远望,又给画面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
全诗妙在将具体景物(蓼花、斜阳、兰棹、碧纱)与抽象情感(离愁)自然融合,通过空间的变化(从河湾到远山)和时间推移(夕阳到渐行渐远)展现细腻情感。特别是最后"度春山"的"度"字用得精妙,仿佛连青山也在默默目送友人远去,让整首诗余韵悠长。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