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充满了无奈和悲凉的情绪。
开头"九州无地不胡尘"用夸张的手法说天下到处都弥漫着外族入侵的烟尘,表现国家遭受侵略的惨状。"难觅名山老此身"是说在这样的乱世里,连找个清净地方安度晚年都成了奢望。
中间四句用了一系列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来暗喻现实。"鸿沟"指楚汉分界,这里比喻人为制造的隔阂;"鬼国"暗示黑暗统治;"犴狱"是古代监狱,说连监狱都要为邪神让路,讽刺社会黑白颠倒。"论文凿中央帝"用仓颉造字的典故,讽刺当权者歪曲真理;"抟土愚古人"用女娲造人的典故,批评统治者愚弄百姓。
最后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说别再去寻找世外桃源了,因为连桃花都凋零了,春天已经不复存在。这是对理想破灭的哀叹,暗示在这样黑暗的时代,连最后一点美好幻想都保不住了。
整首诗用典巧妙,把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化作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苦闷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虽然写的是古代,但那种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精神,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