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使君示开化诸诗(李处励字勤仲,自衢守移宣)
使君一出承明庐(原作序,据诸本改),当年两佩龟峰鱼。
龟峰小儿骑竹马,笑挽朱轓归故闾。
门外春风吹画戟,小阁香浓绮疏碧。
苏州五字老更奇,东阳八咏人谁敌。
山堂闻说公自开,烟雨遥供翠鬟色。
更向招提山窟中,竹杖穿云饱经历。
夜上孤峰看明月,晓趁钟鱼着僧屐。
诗成知复几牛腰,倒廪倾囷公不惜。
他人举似与何人,知我耽诗老成僻。
平日看囊止一钱,惊见纵横着圭璧。
当遣儿童勿浪传,按剑从来少人识。
龟峰小儿骑竹马,笑挽朱轓归故闾。
门外春风吹画戟,小阁香浓绮疏碧。
苏州五字老更奇,东阳八咏人谁敌。
山堂闻说公自开,烟雨遥供翠鬟色。
更向招提山窟中,竹杖穿云饱经历。
夜上孤峰看明月,晓趁钟鱼着僧屐。
诗成知复几牛腰,倒廪倾囷公不惜。
他人举似与何人,知我耽诗老成僻。
平日看囊止一钱,惊见纵横着圭璧。
当遣儿童勿浪传,按剑从来少人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李处励(字勤仲)的官员的,他刚从衢州调任到宣城。全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这位官员洒脱不羁的文人形象和生活情趣。
开头四句像漫画一样有趣:这位李大人刚出官衙,就让人想起他当年佩戴鱼符(官员证件)的模样。接着突然跳转到童年画面——小时候骑着竹马玩耍的他,现在笑着拉起红色车帘回老家。这种时空跳跃的写法特别生动。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生活化场景展现他的文人雅趣:春风吹动门前的彩戟(仪仗),小阁楼里熏香袅袅。夸他文采好,说苏州五言诗写得老练,东阳八咏没人比得上。又说他喜欢自己开辟山间书斋,远眺烟雨山色像美人的发髻。
最有趣的是后面几句:他拄竹杖登山看云,夜晚上山赏月,早晨踩着木屐听钟声。写起诗来稿纸多得能堆满牛背("几牛腰"形容诗稿厚重),但他毫不在意。别人不懂他的诗,只有作者这个"诗痴"能欣赏。
最后用反差制造幽默:平时口袋里只有一文钱的穷酸文人,写出的诗却像玉器般珍贵。还调皮地叮嘱"别让孩子乱传我的诗,毕竟世上没几个人能懂",活脱脱展现出一个自得其乐、不拘小节的文人形象。
全诗妙在把官员身份和文人气质完美融合,用"骑竹马""堆诗稿"这些接地气的比喻,把文人雅事写得趣味横生,就像用毛笔画的简笔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可爱真性情的官员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