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潮山

胜致久不示,幽居今已该。
盖待出尘子,将作还玄斋。
升高独南望,大巧安用裁。
天目形势落,秋空屏障开。
吴境岸边断,越峰天际回。
双臂龙虎揖,两潮风雨来。
直视江渚印,蛟蜃遗灵胎。
旁闻海门出,波浪生春雷。
平生乐山水,邂逅奚所猜。
秋老竹林冷,攀竹趋岩隈。
得石喜奇怪,且席青钱苔。
泉甘地脉正,吸泉如传杯。
人静道始集,境幽心易灰。
老圃听吾语,勿以慵相推。
勤将日力进,速副韶光催。
长生且有道,当悟接与栽。
务使翠华远,长大如婴孩。
琼蕊覆青径,木香兼荼梅。
疏凿取清浅,结甃移碑材。
飞桥渡流水,俯仰无纤埃。
虽谓夕阳好,见月还徘徊。
卜筑非偶尔,供吟何快哉。
栖养此固足,会晤谁可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潮山幽居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超脱尘世的心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与山水相融的闲适情怀。

诗的开头,诗人说自己很久没有展示自己的高雅情趣,如今幽居的生活已经安排妥当。他等待那些超脱尘世的人,一起建造一座回归本真的居所。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登上高处向南眺望,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需人工雕琢。他描绘了天目山的壮丽景色:秋日晴空下,山势如屏风般展开,吴越两地的边界清晰可见,远处的山峰仿佛在天际回旋。潮水涌来时如龙虎相迎,风雨随之而来。江中小洲清晰可见,传说中蛟龙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辨。海边波涛汹涌,发出春雷般的声响。这些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敏锐感受。

诗人说自己平生最爱山水,偶然来到这里不必猜疑原因。秋日竹林清冷,他攀着竹子走向山岩深处。发现奇石就高兴地坐在青苔上休息。泉水甘甜,他像喝酒一样畅饮。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人心容易平静。他劝告老园丁不要推辞懒惰,要趁着好时光勤快劳作。这里透露出诗人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部分,诗人谈到长生之道在于领悟自然规律。他规划着在青石小径上种满琼花,栽种木香和荼蘼。要疏浚清浅的溪流,用石材建造居所。飞桥跨过流水,环境一尘不染。虽然夕阳很美,但他更爱徘徊月下。他强调选择这里居住不是偶然,这样的生活让他诗兴大发。虽然这里足够修养身心,但可惜没有知己相伴。结尾处流露出些许孤独感,但更多的是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朴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理想。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与隐逸生活的闲适自得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乐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