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自修祝和甫读宛陵山谷诗
孙君出空陵,梅诗氏独不喜。
祝黄世通家,於此更訾毁。
暇日扣我门,相与求正始。
敢述过庭闻,用告二三子。
节拍贵详缓,言语戒浮靡。
无因内金盘,遂厌古罍洗。
无惑变徵声,雅乐成逆耳。
譬如学书人,牵率宗二米。
一观繇羲帖,弃走却千里。
九方相神骏,肯与骊黄齿。
纷纷稗官说,而昧洙泗理。
世事难具陈,岂必在文士。
不鼓无成亏,吾欲师昭氏。
祝黄世通家,於此更訾毁。
暇日扣我门,相与求正始。
敢述过庭闻,用告二三子。
节拍贵详缓,言语戒浮靡。
无因内金盘,遂厌古罍洗。
无惑变徵声,雅乐成逆耳。
譬如学书人,牵率宗二米。
一观繇羲帖,弃走却千里。
九方相神骏,肯与骊黄齿。
纷纷稗官说,而昧洙泗理。
世事难具陈,岂必在文士。
不鼓无成亏,吾欲师昭氏。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朋友间讨论诗歌的日常场景,道出了艺术鉴赏的深刻道理。全诗像一场生动的辩论赛,核心观点是:真正的艺术需要耐心品味,不能盲目跟风或追求表面华丽。
诗中举了四个接地气的比喻:
1. 餐具比喻:不能因为有了闪亮的金盘子,就看不上古朴的青铜罍洗(古代礼器)。暗示不能因追捧时髦文体而贬低传统佳作。
2. 音乐比喻:突然听到不习惯的变徵音调(古代悲凉音调),就觉得正统雅乐刺耳。比喻对不熟悉的艺术风格要有包容心。
3. 书法比喻:若只学二米(米芾父子)的字体,见到更古老的钟繇、王羲之字帖反而嫌弃。讽刺盲目追随时髦流派却排斥真正经典的现象。
4. 相马比喻:真正懂马的人(九方皋)看的是马的神韵,而非毛色。强调艺术鉴赏要抓住精髓,别被表面迷惑。
最后诗人点破:现在文坛充斥着稗官野史般的浅薄评论(像八卦小报),却丢失了孔子倡导的文艺正道(洙泗理)。但他也宽容地说:艺术本无绝对标准(就像昭氏鼓琴的典故),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文艺理论融入生活对话,用厨房餐具、流行音乐、练字临帖、相马等日常事物说理,既批评了当时文坛的浮躁风气,又给出了"慢品细读、包容多元"的解决方案。
程永奇
程永奇(一一五一~一二二一),字次卿,学者称格斋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朱熹弟子。曾为白鹿书院山长。有《格斋稿》四十卷,已佚。宁宗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一。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格斋先生程君永奇墓志铭》。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