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务绅禅者分卫歌
豁灵明,开正首,
脱却多年肮臭破布袄。顶门一劄,
眼晴便定动,如今识得无能老天。
真智现,非作造,
卷衲携筇下云峤。直去庐陵化有缘,
万户千门须遍到。禾山鼓,
清平调,俯仰顺从心一照。
那边若遇本色人,点著皆知妙不妙。
子莫学,石头老,
书信不通行太早。得个清源鈯斧儿,
南台石上锄荒草。
脱却多年肮臭破布袄。顶门一劄,
眼晴便定动,如今识得无能老天。
真智现,非作造,
卷衲携筇下云峤。直去庐陵化有缘,
万户千门须遍到。禾山鼓,
清平调,俯仰顺从心一照。
那边若遇本色人,点著皆知妙不妙。
子莫学,石头老,
书信不通行太早。得个清源鈯斧儿,
南台石上锄荒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禅僧(务绅)放下执念、开悟后云游传法的故事,语言直白却充满禅机。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开悟时刻(前六句)
僧人突然想通了("豁灵明"),像脱掉穿了多年的脏棉袄一样甩掉旧观念。他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是刻意追求来的("非作造"),而是自然显现的。于是打包行李("卷衲携筇")下山传法。
2. 传法方式(中间六句)
他要去庐陵(今江西吉安)挨家挨户点化有缘人。用"禾山鼓"(禅宗公案)和"清平调"(通俗小曲)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人在日常生活("俯仰")中顿悟。遇到懂行的人("本色人"),一点就通。
3. 修行警示(最后六句)
作者提醒:别学石头和尚(唐代高僧)那样故作高深。拿着清源禅师传下的鈯斧(象征禅法工具),老老实实像在南台寺除草一样踏实修行——暗指修行要接地气,不能脱离现实。
全诗用"破布袄""除草"等生活化比喻,传递了禅宗核心思想:
- 智慧来自放下执念
- 修行就在日常劳作中
- 传法要因人施教
就像诗里说的,真正的开悟不是玄乎的道理,而是像认出自家旧衣服一样简单自然。
释梵言
释梵言,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人。曾住筠州(此据《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作瑞州)洞山寺及潭州龙牙寺。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