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元顺参议
舟来自金沙,敢避江路绕。
计程踰五月,书劳比三考。
湖阴见君处,取别殊草草。
因思会面难,相从意弥好。
新诗何所似,绘绣错华藻。
赓酬愧空疏,秪益我心搅。
亨否有时命,恭倨任妻嫂。
行矣无忘饥,俗谚戒一饱。
计程踰五月,书劳比三考。
湖阴见君处,取别殊草草。
因思会面难,相从意弥好。
新诗何所似,绘绣错华藻。
赓酬愧空疏,秪益我心搅。
亨否有时命,恭倨任妻嫂。
行矣无忘饥,俗谚戒一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好友朱元顺短暂相聚又匆匆分别的感慨,语言平实却充满人情味。
前四句像在唠家常:作者坐船从金沙出发,不嫌江路绕远赶来赴约。算算路程已经走了五个多月,辛苦程度堪比参加三次科举考试。这种用生活化比喻(比如"比三考")来表达旅途艰辛的方式,让读者能立刻感同身受。
中间六句聚焦相见场景:在湖阴匆匆见面又告别,更觉得知心朋友难得。特别夸赞朋友的新诗像刺绣般精美,自己却因才疏学浅难以唱和,心里既惭愧又感动。这里用"绘绣"比喻诗歌之美,把抽象的文字艺术变成了可见的工艺品。
最后六句流露豁达心态:诗人说人生顺逆都是命运("亨否有时命"),连妻子嫂子对自己的态度都能坦然接受。临别用俗语"无忘饥"提醒朋友:就像吃饭不能只图一顿饱,情谊需要长久维系。这个接地气的比喻把深沉的离别之情说得格外亲切。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友情、人生的感悟,都用"五月赶路""刺绣比喻""吃饭俗语"这些日常事物来表达,就像老朋友聊天般自然。特别是最后用俗语点题,让人突然明白:原来最珍贵的情谊,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牵挂里。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