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
霸主(一作王)业未半,本朝心是谁。
永安宫受诏,筹笔驿沈思。
画地乾坤在,濡毫胜负知。
艰难同草创,得失计毫釐。
寂默经千虑,分明浑(一作混)一期。
川流萦智思,山耸助扶持。
慷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
褒中秋鼓角,渭曲晚旌旗。
仗义悬无敌,鸣攻故(一作固)有辞。
若非天夺去,岂复虑(一作虏)能支。
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邮亭世自换,白日事长垂。
何处躬耕者,犹题殄瘁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筹笔驿谋划军事为背景,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融合,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

开头用"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的典故,暗指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局势。"霸主业未半"指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留下"本朝心是谁"的疑问,表达对英雄逝去的惋惜。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诸葛亮运筹帷幄的场景:"画地乾坤在"展现他胸有成竹,"川流萦智思,山耸助扶持"用山水比喻他的智慧与气魄。"慷慨匡时略"等句突出他从容镇定的统帅风范。

最后笔锋一转,用"子夜星落"象征诸葛亮去世,"鸿毛鼎移"比喻蜀汉政权轻易倾覆。结尾"何处躬耕者"呼应诸葛亮早年隐居形象,而"殄瘁诗"则表达了对英才早逝、功业未成的深切哀叹。

全诗通过时空交错的写法,将历史事件、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在赞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慨叹,具有深沉的历史厚重感。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