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静阁听山僧镜澄弹琴 其一

冥冥复濛濛,帘外雨丝小。
移来乌木几,屈作琴床好。
先有剪刀声,枯僧削长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神秘的场景,仿佛带你进入了一个深山中的小屋。外面下着蒙蒙细雨,雨丝轻轻飘落,显得格外宁静。屋内,有人搬来了乌木做的矮桌,把它当作琴床,准备弹琴。在琴声响起之前,先传来了剪刀的声音,原来是一位老僧在修剪自己长长的指甲。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雨丝的轻柔、乌木几的雅致、老僧的专注,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平静。剪刀声的加入,更是为这宁静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仿佛在提醒我们,即使是在这样的宁静中,也有细微的日常在发生。

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感觉。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洗涤,思绪也变得清晰。通过这首诗,作者传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和状态的追求。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