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岳忠武庙

立马古名镇,指点岳王宫。
宋家陵阙何在,鸦噪晚林空。
当日两招讨独,帅孤军转战,血溅铁衣红。
誓死报天子,旗字织精忠。
嗤权奸,飞鸟在,自藏弓。
金牌诏退,虎旅抚剑泣英雄。
肯念二龙沙漠,绝爱六桥烟霞,歌舞且江东。
谁雪靖康耻,千载恨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水调歌头·岳忠武庙》用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歌颂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痛斥了奸臣误国的历史悲剧。

上阕开篇就很有画面感:诗人骑马站在古镇,遥指岳飞庙宇发问——宋朝的皇陵在哪里?只听见乌鸦在空荡的树林里聒噪。这个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接着用"血溅铁衣红"这样极具冲击力的描写,再现岳飞孤军奋战的悲壮场景,特别是"旗字织精忠"这个细节,把岳飞背上刺字的故事化用得出神入化。

下阕笔锋直指奸臣秦桧,用"飞鸟在,自藏弓"的比喻,讽刺他像猎人收弓藏箭般陷害忠良。"金牌诏退"这个历史典故用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看到岳飞被迫撤军时将士们抚剑痛哭的场面。最后几句更是犀利:统治者只顾在西湖边歌舞享乐("六桥烟霞"指西湖苏堤六桥),早把被金人掳走的徽钦二帝("二龙")忘在脑后。结尾"千载恨无穷"道出了千古遗恨,至今读来仍令人扼腕。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强烈对比:一是岳飞"誓死报天子"的赤胆忠心与朝廷"歌舞且江东"的醉生梦死;二是英雄血染战袍的壮烈与奸臣暗中放箭的卑劣。这种对比让爱国情怀和历史反思都显得格外深刻。

李濂

(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