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张林宗书

三秋望不见,此日寄来书。
简略无馀字,萧条慰索居。
何嫌知我少,惟恨与君疏。
安得秦淮水,能通浪荡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收到远方朋友来信时的复杂心情,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三秋望不见,此日寄来书"用时间跨度制造悬念——整整三个秋天没见面,今天突然收到来信。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立刻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中间四句描写读信感受:信写得简单到几乎没有多余的字("简略无馀字"),却让独居寂寞的诗人感到安慰("萧条慰索居")。诗人不介意朋友了解自己不多("何嫌知我少"),只遗憾彼此疏远("惟恨与君疏")。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既满足于简单的联系,又渴望更亲密的关系。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要是秦淮河的水能连通我们之间的浪荡渠就好了"。这个天真的想象特别打动人,把抽象的思念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让人看到诗人渴望与友人重聚的迫切心情。

全诗就像在跟朋友聊天,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发自内心。它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不需要复杂的形式,简单的书信往来就足以温暖人心;而地理的阻隔永远挡不住心灵的相通。这种朴素而深刻的情感,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