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本集云。一作北风雪。)
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
实是愁苦节,惆怅忆⑴情亲。
会得两少妾,同是洛阳人。
嬛绵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凝肤皎若雪,明净色如神。
骄爱生盼瞩,声媚起朱唇。
衿服杂缇缋,首饰乱琼珍。
调弦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人生贵得意,怀愿待君申。
幸值严冬暮,幽夜方未晨。
齐衾久两设,角枕已双陈。
愿君早休息,留歌待三春(○本集四。《诗纪》五十二。)。
实是愁苦节,惆怅忆⑴情亲。
会得两少妾,同是洛阳人。
嬛绵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凝肤皎若雪,明净色如神。
骄爱生盼瞩,声媚起朱唇。
衿服杂缇缋,首饰乱琼珍。
调弦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人生贵得意,怀愿待君申。
幸值严冬暮,幽夜方未晨。
齐衾久两设,角枕已双陈。
愿君早休息,留歌待三春(○本集四。《诗纪》五十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冬腊月思念亲人的场景,同时穿插了一段与两位洛阳女子的美好邂逅,整体情感丰富,既有愁绪又有欢愉。
第一部分:寒冬思亲(前四句)
开头直接点明时间——北风呼啸的十二月,大雪纷飞像撕碎的布巾。这样的寒冷季节让诗人感到孤独愁苦,忍不住思念远方的亲人。这里用“乱巾”比喻雪花,形象地写出大雪的杂乱密集,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乱。
第二部分:偶遇佳人(中间十二句)
愁闷中,诗人遇到两位洛阳来的年轻女子。他用大量笔墨描写她们的美貌:眉眼清秀、腰身纤细、皮肤如雪般洁白透亮。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还多才多艺——穿着华贵的衣服,戴着精美的首饰,为诗人弹琴跳舞、唱歌助兴。这段描写色彩明丽(“朱唇”“琼珍”),动作生动(“调弦”“起舞”),与前文的寒冬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生中短暂的欢愉时刻。
第三部分:及时行乐(最后六句)
诗人感慨“人生贵得意”,认为应该珍惜当下实现心愿。时值寒冬深夜,床榻已铺好,他邀请对方共度良宵,并说要把未尽的情意留到春天再续。这里既有对温暖陪伴的渴望,也透露出对春光(隐喻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歌亮点:
1. 冷暖对比:用严冬的苦寒反衬佳人带来的温暖,强化了“珍惜当下”的主题。
2. 细节传神:对女子的描写从容貌到衣饰再到才艺,层层递进,画面感极强。
3. 情感真实:不掩饰孤独与欲望,最后“留歌待三春”又留下余韵,显得含蓄而真挚。
现代启示:
即使在困境中(如诗中的寒冬),生活中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美好(如邂逅佳人)。诗人教会我们:承认愁苦,但不沉溺其中;享受欢愉,也懂得适可而止。这种对生活复杂性的坦然接受,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