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过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

晴光冉冉过楼台,仄径扪萝破藓苔。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
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早春时节,路过已故友人周羽士的故居时的感伤之情。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阳光柔和的春日景象:阳光缓缓移动,照过楼台,诗人沿着狭窄的小路,拨开藤萝和苔藓前行。这里用"扪萝破藓苔"这个动作,暗示园子已经很久没人打理了。

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友人像仙人一样已经去了蓬莱仙岛(暗指去世),但他的园子还在冶城开着。诗人独自伤感地看着残雪覆盖着芳草,却又看到春风吹开了野梅。这里"残雪埋芳草"象征着死亡与消逝,而"春风绽野梅"则代表着生命仍在延续,形成生死交替的意境。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感情:十年来,我们在这里结下的深厚友谊,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这冷清的景象,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一个"寥落"既写了园子的冷清,也写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整首诗通过春日景色的描写,反衬出物是人非的哀伤。诗人用"残雪"与"春梅"、"仙客已去"与"名园仍在"的对比,将失去挚友的悲痛表达得含蓄而深刻。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春天来了,你却不在"的遗憾,以及"风景依旧,故人已逝"的怅惘。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