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 其三 龟山操

龟之氛(一作气)兮,不能云(一作为)雨。
龟之蘖(牙葛切,亦作檗)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一作思)兮,嗟余归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龟山,实际上借龟山讽刺鲁国统治者无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无奈。

诗的前三句用龟山作比喻:龟山上的云气不能形成雨水(暗指统治者空有权力却无法造福百姓),龟山上的树木不能做房梁(暗指朝廷没有可用之才),龟山虽然很大却只能覆盖鲁国(暗指统治者眼界狭隘)。这些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一个腐朽无能的统治集团。

后三句直接抒发情感:诗人预见到国家将要衰败,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挽救。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说如果周公(鲁国的开创者)在天有灵,一定会叹息着召唤自己回去辅佐国政。这里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又暗含着自己才是真正能治国安邦的人才。

整首诗妙在把一座山写得活灵活现,每个比喻都暗含深意。诗人用幽默夸张的手法,把对统治者的不满、对国家的担忧、对自己的期许都融入其中,读来既觉得讽刺辛辣,又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