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山水画卷,语言质朴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用"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勾勒出大场景:远处河岸的沙滩在秋色中泛白,连绵的群山沐浴在夕阳的红光里。一白一红,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秋日特有的明净与绚烂。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自然界的动态:鱼儿在惊涛中奋力游动,归巢的鸟儿乘着高空的长风飞翔。岸边传来此起彼伏的捣衣声,山林里回荡着樵夫们相似的砍柴声。这些声音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让整个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用神话典故含蓄表达季节变换:霜神青女肆意降霜,而天上的南宫(指星宿)却像被隔开般遥远,暗示天气转寒却无人送来温暖的被褥。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全诗通过视觉、听觉的多角度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间烟火巧妙结合,在展现秋日壮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民间生活的深切体察。杜甫用他特有的写实笔法,让寻常的秋景焕发出动人的诗意。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