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多蛰兽,尔族载声诗。
赵梦膺天命,周畋得帝师。
当前忠至矣,碎掌果於斯。
好俟东胡献,神灵锡祐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熊为主题,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熊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前两句讲熊的生活习性——高山中藏着许多冬眠的野兽,而熊这个族群特别被记载在诗歌里。这里用"声诗"暗示熊不仅是普通动物,更是文化符号。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赵简子梦到熊而得到天命(比喻帝王之兆),周文王通过猎熊获得姜子牙这个帝师。说熊即使被碎掌(暗指猎熊)也忠勇至极,用生命成全了这些历史大事。

最后两句转到现实期许:等待东北地区进献熊时,神灵就会赐福。这里的"东胡献"可能指少数民族进贡,而熊成为连接人与神的吉祥物。

全诗把熊塑造成一个承载天命、象征忠勇的神圣动物,通过它串联起历史传说与现实政治,展现了中国古代"动物祥瑞"的文化观念。语言凝练但意蕴深厚,让平凡的熊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丁谓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