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前两句"黄鹤高楼又挞碎,我来无壁可题诗",用黄鹤楼被毁的典故,暗喻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来到这里,连题诗的地方都没有了,暗示文人连表达思想的自由都受到限制。
后两句"擎天铁柱终虚语,空累尚书两鬓丝","擎天铁柱"比喻那些号称能支撑国家的人才,但实际上都是空话。最后一句说这些空话让官员们徒增白发,暗示朝廷官员为这些虚假的承诺白白操劳。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虚假繁荣的失望,对官员空谈误国的讽刺,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诗人用"无壁可题诗"这样生动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