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去庐山的情景,充满了秋日的离愁与山水之思。
前两句"送子匡山去,西风五两轻"写送别场景:送你去庐山(匡山是庐山古称),秋风轻拂船帆("五两"是古代测风器,代指船帆)。用"轻"字既写风势,也暗示离别的淡淡愁绪。
中间四句转入想象:你到庐山后会早早计划买下山峰隐居("买峰"是夸张说法),在瀑布前洗涤尘缘。后半夜我们相隔千里,只能像高飞的大雁一样互相思念。这里用"雁一声"的意象,既点明秋天,又象征孤独的思念。
最后两句写自己:在空荡的书斋里,秋夜的梦境追随着你,一起飞过湓城(九江古称)。"梦远"与"相逐"的描写,把无形的思念化作具象的画面。
全诗妙在:
1. 时空转换自然,从眼前送别到想象友人行程,再回到自己独处
2. 用秋风、飞雁、瀑布等意象营造清冷的秋意
3. "买峰""梦逐"等想象既夸张又真挚,体现文人雅趣
4. 通篇没有直说"想念",但每个画面都浸透思念之情
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微电影:有送行镜头,有山水空镜,有月夜独处的特写,最后用梦境的长镜头收尾,把离别之情表达得含蓄又动人。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