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知识和修行的深刻思考。
首先,作者开篇就提到“吾心本虚直,万象同一流”,意思是说,人的内心原本是纯净而正直的,世间万物本质上都是相通的。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和谐、统一的宇宙观,认为人应该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然和世界保持和谐。
接下来,作者提到“坐遭云沙矇,次序失九畴”,这里的“云沙矇”可以理解为外界的干扰和迷雾,而“九畴”则代表秩序和规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困惑,认为外界的干扰让人们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然后,作者指出“習空徒妄想,致察在勤修”,意思是说,空谈和幻想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理解和洞察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修行来获得。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和勤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真理。
接着,作者说“学问日以广,思辨日以周”,意思是说,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会越来越广博,思考也会越来越全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思考的重视,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人们可以拓宽视野,提升智慧。
最后,作者通过“行行重行行,马迹遍九州。始知亿万叶,一干本同抽”来总结全诗。这里的“行行重行行”可以理解为不断的行动和探索,而“马迹遍九州”则象征着广泛的经历和见识。作者通过这两句话告诉读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发现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知识和修行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注重实践、不断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通过不断的行动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