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

吾赏观天下,西北险固形。
四夷皆臣顺,二鄙独不庭。
吾君仁泰厚,旷岁稽天刑。
孽芽遂滋大,虵豕极璮腥。
渐闻颇骄蹇,牧马附郊坰。
吾恐患已深。为之居靡宁。
堂上守章句,将军弄娉婷。
不知思此否,使人堪涕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西北地区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观察天下的局势,特别指出西北地区地形险要,是国家的战略要地。然而,尽管周边的少数民族都已臣服,西北边境的两个地方却始终不归顺朝廷。这里,作者暗示了西北地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接着,作者表达了对当朝君主的看法。他认为君主仁慈宽厚,但正因为这种宽容,导致了对西北地区的治理不力,天罚迟迟未至,使得问题逐渐恶化。作者用“孽芽遂滋大,虵豕极璮腥”来形容西北地区的叛乱势力像毒蛇猛兽一样,已经发展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甚至开始威胁到京城的郊外。

然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担心西北的隐患已经非常深重,国家可能因此陷入不安。然而,朝堂上的官员们却还在墨守成规,将军们则沉迷于享乐,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让作者感到非常痛心。

最后,作者发出感叹,不知道朝廷是否有人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这种无知和漠视让他感到无比悲哀,甚至忍不住要落泪。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西北地区的危机和朝廷的麻木不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当权者不作为的痛心疾首。它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及时应对潜在的威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