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一览清厓万里过,百年秋兴此时多。鲛童袂薄遗珠泪,织女机寒湿凤梭。

鹤语不知人是否,乌啼数问夜如何。江湖莫动鱼龙寂,应有凄凉及钓蓑。

现代解析

这首《中秋对月》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看到清澈的山崖和辽阔的天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让他联想到百年来的秋日兴衰,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体会。

接着,诗人用“鲛童袂薄遗珠泪,织女机寒湿凤梭”来比喻中秋夜晚的露水和寒意。鲛童是传说中的水族,织女则是天上的仙女,这两个形象都带有凄美的色彩。诗人通过这些神话人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忧伤,仿佛露水和寒意都是他们留下的泪水和痕迹。

然后,诗人提到“鹤语不知人是否,乌啼数问夜如何”。鹤和乌都是常见的意象,鹤象征长寿,乌象征黑夜。诗人通过这些动物,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疑惑和对夜晚的沉思。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否如鹤般长寿,也不知道黑夜何时才会过去,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最后,诗人写道“江湖莫动鱼龙寂,应有凄凉及钓蓑”。他希望江湖平静,鱼龙不要惊动,因为这平静中蕴含着一种凄凉,而这种凄凉也会波及到那些在江湖边垂钓的普通人。这里的“钓蓑”象征着平凡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普通人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事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中秋夜晚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神话和传说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迷茫和对平凡人生的关怀。

易恒

字久成,庐陵人。徙家昆山洪武中应荐至京以老罢归有陶情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