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友直城东春日
东流抱孤城,雨洗见春色。
风吹百草根,道路千里碧。
莫尽溪漫漫,波澜散无迹。
遥林缺见山,冉冉苍蔼积。
沙禽有遗踪,文字不可识。
青松对桃李,桃红李花白。
红白势方竞,青青守岩侧。
君意无不谐,研谈欲俱得。
赋诗多所陈,炳若观龟坼。
城东不待到,众物已历历。
风吹百草根,道路千里碧。
莫尽溪漫漫,波澜散无迹。
遥林缺见山,冉冉苍蔼积。
沙禽有遗踪,文字不可识。
青松对桃李,桃红李花白。
红白势方竞,青青守岩侧。
君意无不谐,研谈欲俱得。
赋诗多所陈,炳若观龟坼。
城东不待到,众物已历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城东春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色,同时暗含人生哲思。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自然画卷(前12句) 诗人用流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态春景图:孤城被东流水环绕,春雨洗净尘埃后春色更显鲜亮。春风吹绿了野草,蔓延千里的道路像铺上了碧绿的地毯。溪水漫流无拘无束,远山在树林间隙若隐若现,沙洲上的鸟迹像神秘的文字。最精彩的是"青松对桃李"四句,用拟人手法写桃李争艳(红白相争),而青松始终沉稳地守在岩石边,形成热闹与沉静的对比。
2. 人文情趣(中间4句) "君意无不谐"四句转入人际交往的描写,诗人与朋友章友直志趣相投,既能深入探讨学问(研谈),又能畅快赋诗。把诗作比作龟甲裂纹般清晰分明,说明他们追求真挚自然的表达。
3. 哲理升华(最后2句) 结尾点出:其实不必特意去城东寻找春天,因为万物生机早已清晰可见。这暗示生活中美好无处不在,关键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全诗亮点在于: - 色彩运用:碧绿、红白、苍青的交替出现,像调色板般丰富 - 动静结合:溪水流动与青松静守形成有趣对照 - 深层寓意:通过桃李争艳与青松守静的对比,暗喻浮躁与坚守的不同人生姿态 - 生活智慧:最后点明"美景就在身边"的朴素道理
诗人用看似平常的春日景物,既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又寄托了对淡泊守真的人生态度的赞赏,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