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竹溪罗权府

琅玕万个碧云深,长覆晴川数亩阴。
渭水侯封元有节,葛陂龙化本无心。
波光静处涵清影,滩濑鸣时和好音。
除却寒相映色外,此君那许俗尘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幽静美丽的竹林景象,充满自然韵味和文人雅趣。

前两句用"琅玕"(美玉)比喻青翠的竹子,说无数碧绿的竹子像深绿色的云彩,覆盖着河岸形成大片阴凉。这里用珠宝和云彩作比,既写出竹林的茂密,又赋予其珍贵的气质。

中间四句通过历史典故展现竹子的品格:用姜子牙渭水垂钓的典故说竹子像贤士一样有气节;用葛陂龙化杖的传说说竹子虽能变化但保持本真;又写竹林倒映水波的清雅,和流水声交织成天然音乐。这些描写把竹子拟人化,赞美其正直、淡泊的品格。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除了与白雪相映的冬季,竹子始终青翠挺拔,根本不会被世俗尘埃污染。这里用"此君"亲切地称呼竹子,强调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巧妙用典,把普通竹子写得既有仙气又有人情味,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最妙的是把竹子写得像位清高的隐士,既有铮铮傲骨,又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寄托在寻常景物中的精神追求,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