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 其十三
昔闻有烈士,哀歌缺唾壶。
衰暮心不已,徇名殆忘躯。
我老讵复尔,一壑不愿馀。
外物百无嗜,惟喜读我书。
空樽已绝沥,寒庖仅微蔬。
儿啼得非馁,尘编聊自娱。
弊庐匪无山,犹兹寄城隅。
车马不至处,愿言迁林居。
衰暮心不已,徇名殆忘躯。
我老讵复尔,一壑不愿馀。
外物百无嗜,惟喜读我书。
空樽已绝沥,寒庖仅微蔬。
儿啼得非馁,尘编聊自娱。
弊庐匪无山,犹兹寄城隅。
车马不至处,愿言迁林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老年人看透名利、安于清贫生活的豁达心态。
前四句说:以前听说过有志向远大的人,为了追求名声连命都不要了。但诗人说自己老了,不会这样拼命了,现在只想要个安静的小地方过日子。
中间八句是诗人的日常生活:对外面的物质享受都没兴趣,只爱读书;酒壶空了也不在意,厨房里只有简单的蔬菜;孩子哭闹可能只是饿了,但他沉浸在旧书里自得其乐。
最后四句点明居住环境:房子虽然破旧但靠着城边的山,车马不到很安静。诗人表达了自己想搬到山林里隐居的愿望。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年轻时拼命追名 vs 年老后淡泊自在
2. 生活细节真实生动,空酒壶、简单饭菜、孩子哭声,都是普通人能懂的场景
3. 传递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物质虽贫乏但精神富足
4. 最后对山林生活的向往,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就像现代人说的"躺平"哲学,但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简单生活,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