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江边芙蓉花盛开的壮丽画卷,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直接勾勒出场景:杨村江边的园子里,沿着江岸种满了芙蓉花,绵延十里,花朵红得像霜后的枫叶,又像燃烧的火焰。这里用"烂欲燃"形容芙蓉的红艳,非常传神。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写芙蓉花的美。人们用芙蓉当篱笆,把整个山川都装扮得像裹着锦绣一样华丽。傍晚时分,芙蓉花倒映在水中,密密麻麻像堆积的云霞。虽然已是秋天,但这些花朵让萧瑟的季节重新焕发生机,比春天还要鲜艳夺目。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旅舍中插着的几朵芙蓉花。虽然只有两三朵,却依然努力绽放着美丽,像是在向远行的客人展示最后的娇媚。"可怜"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这些顽强绽放的小花的怜爱之情。
全诗通过大场景到小细节的转换,既展现了芙蓉花海的壮观,又捕捉到单枝芙蓉的动人。诗人用热烈的色彩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把普通的乡村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特别是将秋日芙蓉写得比春色更鲜,打破了人们对秋天的传统认知,很有新意。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