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末宿秋试院曾和王敏父四诗是时以疾先出院方欲出而未得况味有类今日追用前韵再赋四首 其二

兼材莫作尹翁归,自鬻崎岖不畏非。
妄役土龙宁得雨,可堪刍狗强蒙衣。
移文不报如沉井,行路皆疑镇掩扉。
早悟垂头供立仗,好随四牡去騑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考场生病提前离开时,借古讽今、自我解嘲的感慨之作。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无奈与自嘲:

1. 职场困境:开篇用"尹翁归"的典故(汉代清官),自嘲做不到八面玲珑。说自己像沿街叫卖的小贩般艰难谋生,明知会招来非议却不得不做,暗示在官场中保持原则的艰难。

2. 徒劳无功:用"土龙求雨"(古代祈雨仪式)和"刍狗蒙衣"(草扎的狗披华服)两个比喻,讽刺自己像做无用功的祈雨者,又像被强行打扮的草狗般不合时宜,暗指在官场中努力却得不到实效。

3. 孤立无援:说自己像把信扔进枯井得不到回复,走在路上人人都怀疑地关上门,生动描绘了被同僚孤立排挤的处境,连日常交往都充满猜忌。

4. 自我开解: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用"立仗马"(皇家仪仗队中低头不鸣的马)和"四牡"(贵族马车)作对比,表面说早该学会像仪仗马一样沉默低头,实则暗含反讽——与其在官场受气,不如潇洒离开。结尾"騑騑"(马车轻快声)透露出脱离樊笼的轻松感。

全诗妙在将仕途失意的苦涩,用自嘲幽默的方式表达。就像现代人职场受挫后发朋友圈自黑,既发泄情绪又保持体面。诗中"土龙求雨""草狗穿衣"等古怪比喻,堪比现在说"我就像年会表演节目的工具人",让人会心一笑又心生同情。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