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观仲结诸公课会皆勍敌也行就举南宫作此赠之

文章末流乃科举,剽东掠西何等语。
得者矜誇失者羞,其中往往分贤否。
一官垂涎傥不勉,譬之北辕求适楚。
诸君堂堂万骑将,折箠自足笞狂虏。
收拾波澜著盆盎,却恐蛟龙愁窘步。
信手拈来即三昧,安用区区备先具。
朝窗暮几不停缀,宝玉牵联斗奇富。
论如过秦有古意,赋拟两都多杰句。
朝来次第出示我,两耳卓槊惊咸濩。
华歆便可置龙头,牧之岂肯居第五。
我骇虚弦痛方定,未暇相从执旗鼓。
请君勿见小敌怯,一战而霸在此举。
归来净洗科场业,别与斯文立门户。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作者在吐槽科举考试,同时给准备考试的朋友们打气。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吐槽科举(开头到"安用区区备先具")
- 直接说科举是"文章末流",就像在垃圾堆里翻东西
- 考中的人嘚瑟,落榜的人丢脸,但考得好坏不代表真本事
- 把当官比作"想去南方却往北走",方向都错了
- 夸朋友们都是"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根本不用靠科举证明自己

2. 夸朋友才华("朝窗暮几"到"牧之岂肯居第五")
- 说朋友们写的文章像古代名篇《过秦论》《两都赋》一样牛
- 用"宝玉"形容他们作品珍贵,听他们念诗像听皇家音乐
- 说朋友们的水平该排第一(华歆当龙头),最差也是前五(杜牧不肯当老五)

3. 加油打气(最后六句)
- 作者说自己刚缓过劲来(可能也考过试),暂时不能一起奋斗
- 鼓励朋友别怕这些小考试,一定能霸气碾压
- 最后神转折:考完赶紧洗掉科举的俗气,咱们开创自己的文学流派

精髓在最后两句——作者骨子里看不起科举,认为真正的才华在八股文之外。他表面上鼓励朋友考试,实际是让他们考完就扔掉这套规矩,做真正的文学。就像现在有人说"高考完就把复习资料烧了,去追求真正的学问"。

魅力在于反差:前面把科举说得一文不值,中间却使劲夸朋友科举文章写得好,最后又让朋友考完就抛弃这套。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的无奈:明知科举没意思,但为了出路又不得不玩这个游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