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发彊中见遗佳篇笔势高妙且从仆求诗以归辄为此数句
落落湖边松,浏浏松下风。
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
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
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
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
亦岂务炳烺,邂逅乃自工。
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酪供。
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
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
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
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
亦岂务炳烺,邂逅乃自工。
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酪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收到朋友赠诗后的感慨,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纯粹与精神共鸣的珍贵。
前四句用湖边松树、松间清风等自然意象,比喻朋友诗作的高洁品格——像松树般挺拔独立,如清风般沁人心脾,能洗涤心灵、激发诗兴。"清露泻笔端"形容朋友的诗句如露水般清澈,能扫除世俗尘埃。
中间部分表达感激之情:朋友不嫌弃自己这个"愚参军"(自谦之词),赠诗避免了"按剑凶"(指文人相轻的冲突)。诗人坦言自己三年来耳目昏聩(创作力衰退),这样的好诗实在难得。他强调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为了炫技("炳烺"指华丽辞藻),而是偶然间自然流露的灵感。
最后以生活细节作结:虽然自己囊中羞涩("一钱尽"),但精神财富足以度过寒冬。末两句用烹饪比喻——就像最上等的羹汤("太羹")本不需调料,真正的艺术也不需要刻意修饰,暗示朋友的诗作已臻化境。
全诗通过自然意象和生活比喻,赞美了朋友诗作的自然高妙,同时表达了艺术创作贵在真性情、不事雕琢的文艺观。诗人将物质贫困与精神富足的对比写得尤为动人,展现了古代文人以诗会友、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