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简单的语言,探讨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生命的本质与轮回。
前两句"披毛戴角入廛来,水底桃花几度开"描绘了两个奇妙场景:动物披着皮毛来到人间,水底的桃花反复开放。这其实是在说,生命以不同形态(动物、植物)不断重现,就像水底桃花能多次开放一样不寻常,暗示生命形态可以相互转换。
后两句"世界未生唯此性,任他迁变岂轮回"点明主旨:在宇宙诞生之前就存在的"本性"(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本源或佛性),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无论外在形态如何改变(披毛戴角变成动物,桃花在水中开放),这个本质都不会真正陷入轮回。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动物进城""水底开花"这种违反常识的画面,引发读者思考
2. 将深奥的"佛性"概念,转化为"水底桃花"这样美丽的意象
3. 最后给出一个豁达的观点:只要守住本心,就不必惧怕形态的变化
简单说,这首诗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水中的桃花,看似在轮回绽放,其实真正的生命本质从未改变。外在形态无论如何变化,内在的"真我"始终如一。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