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四首

三分光阴二早过,迟日江山丽。
灵台一点不揩磨,春风花草香。
贪生逐日区区去,泥融飞燕子。
唤不回头争奈何,沙暖睡鸳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片段,巧妙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暗含对世人执迷不悟的叹息。

前两句"三分光阴二早过,迟日江山丽"用数字对比强烈——人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已如流水般消逝,而眼前春日美景依旧。这里用"迟日江山"的壮丽反衬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反差。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矛盾画面展开:一方面写人心蒙尘("灵台不揩磨")却贪恋尘世("贪生逐日"),像燕子忙碌筑巢般追逐琐事;另一方面又展现春风花草、泥土融化的自然生机。这种对比暗示:世人只顾奔波,却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最后两句尤为精妙:用"唤不回头"形容人执迷不悟的状态,而"沙暖睡鸳鸯"的恬静画面则形成强烈反差——当人在名利中挣扎时,自然万物却安享着造物主赐予的温暖。鸳鸯安睡的意象,正是诗人向往的超然境界。

全诗妙在将深刻哲理藏在寻常景物中:春日、飞燕、鸳鸯这些温暖意象,反而衬托出人生的仓促与盲目。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在鸟语花香的画面中,自己体会"何必庸碌一生"的禅意。这种用明媚春光写人生惆怅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令人回味。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