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燕次韵和權师汤提刑时二弟皆预乡荐

使家亲劝驾,贱子辱同升。
晓月鴒原聚,秋空雁字凌。
燕山惭五桂,西海继三鹏。
况藉吹嘘力,扶摇正可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鹿鸣宴(古代科举后为新科举子举办的庆功宴)上和友人汤提刑的应酬之作。作者的两个弟弟也都考中了乡试,所以全诗洋溢着家族荣光的喜悦和对未来仕途的期待。

前四句写宴会场景和家族荣耀: 1. "使家亲劝驾"指官员们亲自来劝酒祝贺 2. "贱子辱同升"谦逊地说自己有幸和弟弟们一同中举 3. "鴒原聚"用兄弟鸟比喻兄弟团聚(古代传说鴒鸟会互相救助) 4. "雁字凌"以大雁整齐飞行的样子比喻兄弟共同进步

中间四句用典故表达自豪感: 1. "燕山五桂"用窦燕山教子有方的典故(传说他五个儿子都成才) 2. "西海三鹏"用庄子大鹏鸟的典故,暗示弟弟们前程远大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 1. "吹嘘力"指得到贵人提携(这里不是贬义) 2. "扶摇"化用"扶摇直上"的成语,期待在官场平步青云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鸟类意象串联全篇(鴒、雁、鹏),生动展现兄弟齐心 - 既保持应酬诗的得体谦逊,又掩不住家族荣耀的欣喜 - 结尾对未来仕途的期待写得含蓄而得体

就像现代人考上名校后,在谢师宴上既要说"感谢栽培",又忍不住流露"我们家几个孩子都考上好学校"的自豪感,还要适当表达"将来一定继续努力"的志向。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