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梅守著作喜守粹冬杪祈雪春初获应之什

郡境时虽泰,江乡腊已深。
群情忧雪晚,精意喜天忱。
夙驾才分祷,春空倏变阴。
银成佛氏界,琼掩帝家林。
始向风前舞,还逢水面沉。
乾坤方一色,埃滓莫相侵。
薄畏晨光铄,清宜夜魄临。
撒监矜巧喻,授简喜知音。
月窟埋仙兔,霜毛碎猎禽。
验深儿植杖,听落女停针。
扃户人安卧,乘舟客访寻。
长铺吴地练,竞贡禹邦琳。
润未沾农亩,威先到旅衾。
马蹄行见迹,鹤发此羞簪。
爱洁慵施帚,思烹预涤鬵。
难收俱碎璧,漫想辟寒金。
飞瀑倾台岭,惊涛过越浔。
兆年能作瑞,泽物岂无心。
气象符神设,阴阳顺斗斟。
护梅偏拂拂,欺柳故森森。
樵坞如迷失,渔蓑重不禁。
积迟唯濬壑,白早是高岑。
炉饮聊堪御,楼观恐不任。
当今平坎亚,免使有崎嵚。
第止尘心渴,谁开冻口吟。
梅州才素逸,藻思众尝钦。
高唱俄摅发,终篇绝丽淫。
更兼和密霰,并好爽烦襟。
属和仍鸿笔,珍藏胜楚琛。
正声都欲写,抽曲入瑶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末春初的降雪,以及这场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盼雪与降雪
开头说虽然郡县整体还算平安,但江边的乡村已经进入深冬,人们都在担忧雪来得太晚。随后,诗人用虔诚的笔调描写了祈雪成功后的场景:天空突然变阴,雪花纷纷扬扬落下,像银色的佛国世界,又像覆盖了皇家园林的琼玉。雪从风中飘舞到水面消融,天地一片纯白,尘埃都被洗净。

2. 雪中生活
诗人用生动的细节描写雪中人们的生活:小孩兴奋地插杖测雪深,女孩停下针线活听雪落的声音;有人安心在家睡觉,有人乘船访友。雪像铺开的白色绸缎,又像进贡的珍宝。虽然农田还未得到充分滋润,但旅人已感受到雪的寒意。马蹄印很快被雪掩盖,老人羞于在雪中戴簪(可能暗指白发与雪同色)。

3. 雪的象征意义
诗人把雪比作倾泻的瀑布和惊涛,认为它是祥瑞的征兆,能滋润万物。雪的气象符合天意,阴阳平衡,既温柔地呵护梅花,又强势地压弯柳枝。樵夫在山中迷路,渔夫难忍蓑衣沉重,但高山深谷早已白雪皑皑。

4. 赏雪与诗情
人们围着火炉取暖,登上高楼赏雪。诗人希望雪能填平坎坷,让世界不再崎岖。他感叹自己尘心焦渴,而梅州的才子(可能指友人)已写出清丽的咏雪诗篇。这些诗如细雪般纯净,让人忘却烦忧。诗人将友人的诗比作珍宝,甚至想谱成琴曲永久流传。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完美结合。诗人不仅描写了雪的纯净之美,还通过雪中的人事活动(祈愿、农事、访友、吟诗等),展现人们对祥瑞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雪被赋予净化世界、滋润万物的象征意义,而结尾的"瑶琴"之喻,更将这场雪升华为永恒的艺术之美。全诗语言生动,画面感强,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冬日雪景的清新与古人质朴的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