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荣绪同倚钟楼晚望别后明日见寄之作

天外僧伽塔,斜辉极照临。凭栏随处好,残雪向来深。

青草无风浪,枯松半死心。衡阳有回雁,他日更传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黄昏时分,诗人与友人陈荣绪在钟楼远眺的所见所感,以及别后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像一幅用文字勾勒的淡雅水墨画。

前四句写眼前实景:远处佛塔沐着夕阳余晖,凭栏远望处处是景,但脚下残雪犹存。这里用"斜辉"和"残雪"形成冷暖对比,既点明冬末春初的时节,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青草无风浪"两句最见功力:平静的草地像凝固的波浪,干枯的松树仿佛失去生机,诗人用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带上人的情感,其实是在表达自己面对离别时看似平静却暗藏惆怅的心境。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衡阳有能传信的大雁,日后定会再通音讯。这里用"回雁"的典故(传说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将眼前的离别转化为对重逢的期待,让整首诗在怅惘中透出温暖的亮色。诗人没有直接写不舍,而是通过景物和典故婉转表达,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