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炎热秋日赶路时的疲惫与感悟,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思考。
前两句写天气炎热和旅途匆忙:秋天的太阳像在责怪诗人赶路太急,他只好匆忙停靠在河边小亭休息。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秋阳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在催促行人。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疲惫状态:被风吹乱的帽子显得人很疲倦,枕着江水小憩片刻又突然惊醒。走过无数驿站(单牌双堠指路标),头发都走白了;看遍万水千山,眼睛勉强还能辨认绿色。这些细节真实反映了长途跋涉的辛苦。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突然羡慕起溪边看守亭子的老人:他一生都能安闲地躺在竹窗边。这个对比很巧妙,通过旅人的疲惫反衬出平凡生活的可贵,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像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都经历过旅途劳顿,也都有过"不如安稳过日子"的瞬间感慨。诗人把这种普遍的人生感受,用鲜活的画面表达出来,让人读来既觉亲切,又引发深思。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