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山东得雪志喜
青齐去岁歉,春旱秋伤霖。
哀哉吾赤子,每怀愁不禁。
虽有守土臣,代予宣德音。
下策筹截漕,博施且兼金。
诚虑苟或遗,沟壑多呻吟。
谒圣志有素,巡方事匪今。
便道一体察,庶慰吾民心。
三冬此望雪,卜度东岱岑。
腊半始被泽,连日同云阴。
无何接奏章,云沾大惠深。
遗蝗定入地,宿麦将抽针。
消疫已病疾,兆稔溉釜鬵。
岂予诚有格,岳灵早降歆。
天地生物怀,否极泰来骎。
嗟嗟方伯司,后命尔其钦。
小喜毋或肆,三时邈难谌。
哀哉吾赤子,每怀愁不禁。
虽有守土臣,代予宣德音。
下策筹截漕,博施且兼金。
诚虑苟或遗,沟壑多呻吟。
谒圣志有素,巡方事匪今。
便道一体察,庶慰吾民心。
三冬此望雪,卜度东岱岑。
腊半始被泽,连日同云阴。
无何接奏章,云沾大惠深。
遗蝗定入地,宿麦将抽针。
消疫已病疾,兆稔溉釜鬵。
岂予诚有格,岳灵早降歆。
天地生物怀,否极泰来骎。
嗟嗟方伯司,后命尔其钦。
小喜毋或肆,三时邈难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表达了他对山东地区下雪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背景与担忧
诗的开头提到山东去年收成不好,春天干旱,秋天又遭水灾,百姓生活艰难。作为皇帝,乾隆对此感到非常痛心。虽然地方官员尽力安抚百姓,发放救济粮和钱财,但他仍然担心会有遗漏,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2. 巡访与牵挂
乾隆提到自己一直有巡视地方的打算,这次顺路考察山东,就是为了亲眼看看百姓的生活状况,希望能安抚民心。他特别关注冬天的雪情,因为冬雪对来年的庄稼生长至关重要。
3. 喜雪与希望
诗中描述,直到腊月(农历十二月)过半,山东终于下雪了,而且连日阴云密布,雪下得很大。接到地方官员的奏报后,乾隆非常高兴,认为这场雪能消灭害虫、滋润冬小麦的生长,还能减少疾病,预示明年会有好收成。他感慨这场雪或许是上天的回应,让百姓的苦难终于有了转机。
4. 告诫与责任
最后,乾隆提醒地方官员不要因为一时的好转而松懈,农业收成还要看春夏秋三季的情况,未来的变数还很多。他要求官员们继续尽职尽责,确保百姓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展现了乾隆作为皇帝对百姓的真切关怀,既有对灾情的忧虑,也有看到希望时的欣喜。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帝王“以民为本”的思想。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天人感应的传统观念,认为皇帝的诚心能感动天地,降下祥瑞。整体上,这首诗既有政治家的责任感,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读来让人感受到一位帝王的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