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驼

驼有懒乳者,忽复厌其驹。
踶齧不肯哺,弱难饲以刍。
𣭷㲞待冻毙,行将弃诸涂。
惟彼特墨赤(蒙古谓驼为特墨特墨赤牧驼者也),识性计有馀。
胡笳奏其旁,哀腔鸣呜呜。
感驼心生怜,乳驹乃如初。
藁盐旋长成,致远收良图。
口询非耳闻,此事信匪诬。
呜呼驼独非兽乎,凯风之母兽不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关于骆驼的感人故事,通过动物本能与人类智慧的对比,引发对母爱的思考。

故事是这样的:有只母骆驼突然不肯喂养自己的小骆驼,又踢又咬拒绝喂奶。小骆驼瘦弱得连干草都嚼不动,毛都结冰了,眼看就要冻死在路边。这时蒙古牧驼人特墨赤想了个妙招——他在旁边吹起悲伤的胡笳(一种乐器)。哀伤的乐声打动了母骆驼,它终于重新开始喂奶。后来小骆驼吃着粗粮长大,成了能负重远行的好骆驼。

诗人最后发出感叹:连野兽都知道怜爱幼崽,可有些人类母亲("凯风之母"指《诗经》中抛弃孩子的母亲)却连动物都不如。这里用骆驼的本能母爱,反衬出某些人类的冷酷无情。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用真实生动的动物故事,展现音乐感化生命的力量
2. 通过"母驼回心转意"的转折,制造情感冲击
3. 最后用动物与人类的对比,引发对亲情的深刻反思
4. 蒙古牧人的智慧体现了游牧民族与自然相处的哲学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既有动物世界的真实画面,又饱含人性思考,读来既有趣味又有深意。

0